普通的下水,如何成為餐桌大菜?豬油渣煮粥,竟能成為一道流傳百年的美味!羊百藥又是什麼黑暗料理?食之難忘,回味無窮,看雜碎如何誘惑味蕾,成為老廣的心頭好!豬大腸和鰻魚,這兩種看似毫不相關的食材,便是「龍穿虎肚」的主要材料,鰻魚為龍,豬腸為虎肚,一條栩栩如生的龍穿虎肚,才算大功告成。另一道傳統名菜「乾炸肝花」,綜合了馬蹄的清甜,蝦滑的鮮口,豬肝的甘香,在味蕾上縈繞許久。有一道藏於汕頭鷗汀小巷子裡的美味,只有本地人才能找到,那就是鷗汀傳承百年的獨創美味「朥粕粥」,用豬油渣煮粥,還得加入一勺由十幾種材料祕製而成的靈魂辣椒醬。柳州牛雜火鍋,牛的各個部位一應俱全,在鍋中加入螺螄、酸筍、辣椒等材料,再注入骨湯,鍋底鮮中帶臭,酸中帶辣,組成了獨特的柳州味道。雞肝還有一個品類叫「白肝」,其實就是雞的脂肪肝,相較於一般的雞肝,白肝吃起來的口感更顯豐腴。在潮汕,滷水是眾多雜碎的最佳歸宿,鵝肝、鵝胗、鵝腸、鵝掌、鵝脖,只要是鵝身上的,被潮汕人滷了個遍。在老廣的巧手中,魚的邊角料可不只能入菜,「魚鱗凍」便是真魚鱗製作,一點魚腥味都沒有,滿滿都是桂花香。要說吃雜碎的終極挑戰,還得是去過廣西瑤族的吃貨才能懂,羊百藥,本地人俗稱羊癟,在他們眼裡,羊小腸裡沒來得及消化的部分,才是山羊覓吃百草後的精華,煮好的羊百藥,像是濃稠的綠菜汁,苦中帶著清涼。極具地方特色的,還有本地人過節待客的保留菜譜,芭蕉樹芯炒羊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