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集 古城好味道

粵菜因商而大,因廚而精,粵廚四海為家,無意中把大寫嶺南,濃縮在小小餐桌。掛漿脆皮乳鴿,放棄脆皮水,改用掛漿方式,均勻而輕薄的淋滿乳鴿表皮,掛爐烘烤五分鐘,上桌前完成最後的點睛之筆,油炸,乳鴿慢慢變為金黃,逐漸鼓脹,外皮酥脆,鮮嫩多汁。東星斑改蒸為浸,相比用蒸汽加熱的傳統烹飪,熱水讓魚的每個部位均勻受熱,快速封鎖汁水,魚肉更為嫩滑。粵菜中的湯,被包上了一層薄薄的皮,晃動著鮮美汁液的花膠龍蝦湯包,戳破外皮,花膠和龍蝦濃湯湧出,鮮美至極。羊癟是貴州最具特色的食材之一,外地人需要鼓起勇氣才敢嘗,炒羊癟需要大火猛攻,各種香料的氣味被逼出,最後加上癟汁,苦涼回甘。苗家必備的酒罈,成為煲湯容器,車前草被放進瓦煲裡煮好,再加入酒罈中,把羊肝、心包血燙熟,並用罈子保溫,就可以保持肉質嫩滑。用雷州的海鹽,炒熱後放進砂鍋,把貴州土產的雞肉燜熟,再和雲貴高原的雞樅菌撈勻,一道菜混合了不同的地域風味,成就了新的粵菜體驗。香料木薑子,在碾壓瞬間迸發芳香,只須幾滴,混入橙汁裡做成冰沙,給清淡的海膽帶來酸甜麻辣的冰淇淋口感。用動物網油裹魚清蒸,是粵菜裡的古老手法,貴州土特產糟辣椒,搭配脂香浸潤的南極鱈魚,毫不怯場。南非吉品鮑形似元寶,色透金黃,是鮑中極品,雞和排骨經過油炸,賦予鮑魚更多香氣和金黃色澤,如軟心糖一般,在嘴裡糾纏。老廣創新求變的精神,叉燒也被玩出了新意,來自美國的牛小排,均勻分布的雪花,用傳統叉燒的配料醃製,以炭火烤至九分熟,最後一分心意留待上桌前,用猛火燻烤牛肉叉燒,增加醉人焦香。把朋友間的戶外聚餐,演變為私人訂製野宴,松茸是前菜,點上山葵,配上火腿,讓松茸幻化出更豐富的味道。用酥油把一窩菌炒香,塞入雞皮裡,再用花生油煎出金黃色澤,以油紙包裹,埋進炒熱的粗鹽裡,一隻雲南血統的粵式鹽焗雞誕生了。黃虎掌菌切成條,與蒸排骨搭配,菌香與動物油脂互相激發鮮味,越嚼越香。海參是粵菜的名貴食材,用柚子醋、火龍果汁,混合大豆卵磷脂,打發成泡沫,作為蘸料,實心海參肉質軟嫩,鹹香的滷水被果醋的酸甜中和。用青島本地的五種活海鮮,做一道湯品,層層鋪滿,切段的海腸放在最頂上,這道五珍薈,彷彿活海鮮版的佛跳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