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集 隱祕之味

石蠔是潿洲島特有的野生蠔類,因外表像石頭而得名,橘紅色的閉殼肌,是它獨有的標誌,也因閉殼肌酷似蛋黃,被當地人稱為蛋黃蠔,石蠔肉質緊實,口感厚重,清蒸和爆炒都是島民的最愛。飛魚是潿洲島春夏季最時令的特色美食,島民的廚房通常會安排清蒸和紅燒兩種烹飪方式。鮮魷、豬肝、鴨腸、生蠔、鮮蝦、魚片,把街市裡唾手可得的食材,放進沸騰的清水鍋裡翻滾,撈起,輕輕點蘸,用生雞蛋混合醬油做成的醬料,這就是讓澳門人垂涎三尺的七彩生鍋。胡椒豬骨煲是澳門的原創美食,吃肉、喝湯、吸骨髓的特色吃法,風靡粵港澳。裸烹指的是食材原始化和烹飪老實化,裸烹的前提是要挑選到好的食材,不使用任何非天然的添加劑,在烹飪時發揮食材本味,魚羊鮮鍋是極致表現。河八鮮,創作靈感來自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故事,鯿魚、黃骨魚、桂花魚以油鹽醃製,達到增鮮提香的效果,叉尾鉗魚以豉汁醃製,去腥增香,絲瓜、白菜墊底,最大限度的吸收河鮮的湯汁,根據食材的味性,自下而上,由淡到濃進行布陣,蒸十分鐘就可上桌。鸚哥魚最受歡迎的做法是清蒸或紅燒,但很少人知道,鸚哥魚的魚鱗也是寶,酥炸魚鱗,油炸十秒,酥脆鮮香。最讓漁民咂嘴舔唇的菜,要以炭烤的方式炮製,自捕自晒的魷魚乾,在炭火的烘焙下,鮮香四溢。深海木瓜魚無須過多處理,直接上架慢烤至熟,雞蛋液攪拌起泡後,倒進新鮮捕撈的海膽裡,不添加任何調味料,只靠海膽本味提鮮,這都是蜑家廚娘最常做的撚手小菜。氣鼓魚學名刺豚魚,全身長滿硬刺,主要用來熬粥和煲糖水,皮肉分離後,皮切細,骨肉剁塊,加上蒜頭油和鹽,醃製十分鐘,待粥熬至綿滑時,把醃製好的魚骨和魚皮下鍋煮十五分鐘,魚皮的膠質和米香完美融合,加入海蝦和手打墨魚滑,文火燜煮五分鐘,最後撒上蔥花、香菜,一鍋濃郁鮮香的氣鼓魚粥新鮮出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