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集

巫溪縣大寧河,據說兩千年前,運鹽的船工用河中的魚、岸邊的柴、船上的鹽、隨船的石板、罐中的泡菜,做出了屬於重慶的第一份烤魚。道地的烤魚,必得選用活魚,魚不可開膛破肚,而是順著脊背切開,留下軟軟的魚腹肉,使其一百八十度展開也能完整,炭火高溫逼出魚皮中的油脂,滴在炭上滋滋作響,醬料的加入,讓味道彼此融合,八分熟後,澆在烤好的魚上,滋啦一下,高溫激發了椒椒們的香氣,再淋到烤魚上,魚肉鮮甜,湯汁麻辣,素菜爽口,美味一口入魂。「熊掌豆腐」比普通豆腐更為細嫩,吸收味道的能力也是普通豆腐的加強版,先下魚,後下熊掌豆腐,魚和熊掌不僅兼得,還以食材的本味互相影響,麻香、鮮香、豆香、魚香,一口魚,一口熊掌豆腐,簡直絕配!「郵亭鯽魚」最大的特點是蘸料與盛具的不同,花生碎、榨菜碎、油酥豆和小蔥,盛在魚形的碗裡,待鯽魚上桌,舀一勺紅湯澆在蘸料魚碟中,夾起魚頭,讓它整條停在恰好的魚盤中,每夾起一塊魚肉都蘸一下佐料,既能吸飽佐料的味道,又能方便食客挑出小刺。來鳳魚,重慶特色名菜,在人人標榜正宗的市場下,第十四代傳人偏把最不正經當作行銷特色,專賣全重慶最不正經的來鳳魚,改用比花鰱魚品質更高的鉗魚,取童子魚那一段,猛火熱油,魚肉下鍋,一勺辣椒熱油潑向蔥、蒜、乾辣椒,將香味激發,再放入元寶形狀的馬鈴薯泥和過水寬麵,昇華滋味,美味就是這麼簡單。

上一頁